我们还在拜床母

如果说我们这一代是失忆的一代,严重缺乏歷史与文化的记忆,那这一群住在雪州万津的老阿嬤,她们就是我们应当珍之惜之的活字典,因为被我们遗忘的民俗,全都完好无缺地存放在她们的脑子里面。

主文农历7月15,中元节,下午一时许,苏清成(56岁)和张秋莲(50岁)祭过祖先和神明后,把烧鸡、猪肚汤、海参猪脚、香菇竹笋鸡脚、硷水粿搬到头房,准备为8岁的孙女苏芯仪拜床母。

“儿子和媳妇不懂这些,都是我们在帮忙拜,我的7个兄弟姐妹,家里有小孩的,都有拜床母。拜床母是祖先留下来的习俗,要一代代保存下去,小孩子有床母保佑,比较容易照顾容易教养。”皮肤黝黑的苏清成带著憨厚的笑容说道。

苏家兄弟在祖家的木板屋两旁,各自建了自己的洋灰村屋,式样摩登,环境也更舒適了,惟唯一不变的,是供奉在家中的神祇一个也没有少。

不过,同住在万津直落昆仑新村里和他年纪相仿的其他福建人,许多都不再为孙辈拜床母了,“还有在拜的,可能不到十分一吧。”

今天拜床母,媳妇上班了不在家,张秋莲对摄影师的镜头怯羞,不愿上镜,於是身为小姑的苏美芬(28岁)就全程负起祭祀的重任,瞧她手脚俐落的设供上香掷筊到最后撤供,心里不禁有一股淡淡的感动。

听老阿嬤讲古

在雪州万津,我们在顏进明博士的协助下,找到一些除了福建话不会说其他的方言的老阿嬤,她们大都住在直落昆仑新村,脸上深刻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刻划出大半生的辛勤奋斗。

我们这一代是失忆的一代,严重缺乏歷史与文化的记忆,而这群老阿嬤,她们是闽南民间信仰的活字典,打开话匣子,从南瓜如何劈开两半变人然后锄头化为背脊的古老神话,到供奉床母的细节如床母钱、蠔乾饭等等,如数家珍,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產全都存放在她们的脑子里。

如果你听得懂她们遗词用字特別深奥精妙的福建话,你一定获益良多。

她们一天一天的老去

洪硬/85岁

我4岁跟著爸妈到这里,只知道自己是福建人,甚么县就不知道。一直以来,只要家里有未满16岁的孩子,我们都会拜床母,床母是保佑小孩的神,很灵验的,遇到婴儿夜啼或是受惊,拜了床母立刻收效!

我们家拜3位床母,一位是照顾孩子的,一位是教养孩子的,一位是抱孩子的。拜床母,要拜就得好好拜,不必张罗甚么供品,有甚么拜甚么,一碗麵线也可以,只要诚心,床母就听到。拜床母不必上香,点灯就可以,把蚊帐拉起来,放在床上拜,拜好了再把蚊帐放下。

拜了床母,孩子比较容易养,我的孙个个都有拜,考试拿很多A哟,4个孙都上大学戴四方帽喔!

陈全/85岁

以前的人,除了床母,也拜大房母,因为以前没有医院,都是请接生婆到家里来,孩子在家中出世后,当天就要祭拜大房母,感谢大房母保佑母子平安。拜大房母不是在床上拜,而是在房门口,用7碗饭和一大碗汤,还有一盏油灯。后来有了医院,没有人在家里生產了,大房母就没有人拜。

婴儿出世的第3天,才拜床母,接下来第7天、第14天、满月、满4个月和周岁都要拜床母。婴儿用世后用布包著,不给穿衣服,到拜过床母后,才能穿衣。出世第3天才第一次拜床母,因为拜床母时要跟床母报告孩子的名字,如果没有名字,就不可以拜床母。

以前女人出嫁,妈妈会给她一枚床母钱、一条婴儿背带和豆仁包,让她带进夫家,床母钱是两枚中间穿孔的铜幣,拜床母的时候,用它来掷筊,和床母沟通用的。

郑金妹/78岁

拜床母,就是要让婴孩乖乖地,一眠大一吋,一天大一天,一直拜到孩子满16岁,成人了,就不必再拜。

我们家用蠔乾饭拜床母,用就是用蠔乾、葱头油、豆乾煮的糯米饭,还有一碗有金针、木耳和香菇的鸡汤,祭拜的时候,床上要有3碗饭、1碗汤和3双筷子和汤匙,还要烧金纸和床母衣。

床母衣是家婆教我剪的,3张金纸叠在一起,用剪刀剪出一个有头穿裙子的人形,就是床母衣,和金纸一起焚烧,祭祀床母。

拜床母的时候,口里要唸孩子的名字,请床母保佑快高长大平平安安。我是相信床母的,特別是孩子受惊,夜里啼哭不停时,拜了床母,就可以安眠了。

我生了8个孩子,4男4女,每一个都有拜床母,孩子长大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拜床母了,因为现代人生活忙碌,妈妈们都有工作,抽不出时间来拜。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没有哦,我们家里都没有这种传统,没拜过,即使我是福建人

依家好少听到有人甘样拜哦…
p/s: 以前都无乜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