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丧父

沈小珍自嘲像傻瓜 边笑边译《蜡笔小新》中文版

《蜡笔小新》是日本已故漫画家臼井仪人的一部非常有名的日式漫画和动画,今年9月11日,漫画作者臼井仪人失足坠崖送命,令人惋惜,而此漫画亦成为未完成之遗作。

风靡世界的《蜡笔小新》译者无数,《光明日报》这次特別请来了大马中文版其中一名翻译者沈小珍,细说她当年翻译《蜡笔小新》时的苦与乐。

“这种漫画简直就是教坏小孩嘛!”

“哎呀!蜡笔小新是甚么东西啊,真是意识不良!”

1994年,担任编缉的沈小珍(现职业务发展经理)耳闻如潮般的恶评,那也是她第一次听说《蜡笔小新》这本日本漫画。

这本漫画在日本流行4年后,日本双叶社正式授权中文版权到马来西亚,一位从报界投身漫画社的前辈將新鲜出炉的《蜡笔小新》带来报馆,向报界朋友推荐这本漫画时,大家的反应平平,待前辈离开后,大家开始批评这本色色的漫画。

这类负面评价只属冰山一角,事实上《蜡笔小新》登陆大马初期,亦引起社会爭议,漫画主角是名浓眉大眼,看似单纯的小孩,但是思想及言行被指猥褻兼“教坏细路”,这到底是成人漫画还是儿童漫画?答案是大人小孩都爱看。

將小新当成自己孩子

对日文有浓厚兴趣的沈小珍在日本文化中心苦读日语多时,並考获“日本语能力试验”一级文凭,奈何当时大马尚不盛行日文,沈小珍虽有一技之长却无处发挥,刚好《蜡笔小新》前译者呈辞了,那位前辈便邀聘她將日文版《蜡笔小新》翻译成中文,难得有机会学以致用,她便接下这个工作。

接下来的2年多,沈小珍在报馆工作之余,下班后才抽空做翻译,才让第6集至32集的《蜡笔小新》陆续在大马面市,然而躺在沙发、手捧漫画、看得津津有味的小新迷们,有多少人知道译者是何人呢?

回想起做翻译的日子,小珍不禁哈哈大笑,自嘲像个傻瓜,“翻译是辛苦工作,但是我却是在边笑边译的情况下完成工作,小新这人太好笑了!”

“虽然我只是译者,但我將小新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每逢新一集出版,我一定会买一本,重看一次,再笑一次。”

身为译者也是一位母亲,沈小珍面对角色矛盾,集调皮、可爱,及“咸湿”於一身的小新令她又爱又恨,她说,身为一位译者,翻译《蜡笔小新》让她深入瞭解日本社会及文化。作者臼井仪人曾画过这么一则:日本小学有高年级生带领低年级生上下学的文化,避免上下学途中发生意外或拐带事件,通常,六年级生会带著三年级生。

由此可见日本维持治安安寧的制度。

不明含意求助日语教师

她表示,漫画中有许多象声词,是日文字典及课本查询不到的,教她难以理解,比如小新爱作怪,常作势放屁,但是她不懂日文“屁”的意思,只好打电话向旅马日语教师太田阳子求助。

阳子老师费尽唇舌去解释这个“屁”字:“这是……每个人都会发出的声音,扑嗞……”惟沈小珍仍一知半解,依稀听到话筒的另一边传来狂笑声。

沈小珍续说,臼井仪人总在爱脱裤子的小新身上描绘出一只“大象”,起初她不明白含意,在阳子讲解下,才知道大象有暗喻“男性性器官”或“露宝”之意。

“呆瓜”、“笨蛋”是《蜡笔小新》最常出现的名词,东京標准日语发音是“Paka”,当来自九州的外公会骂小新“Pake”,爸爸广志出差到大阪就被骂“Aho”,漫画中因地方不同而出现的不同发音或是方言,起初令沈小珍產生混淆,但也上了一课长了知识。

赴日发现臼井秘密
帅哥编辑真有其人

1995年,小珍参与日本新闻协会举办东南亚记者延修活动,她一心想与臼井仪人见面及做个访问,在当局安排下到双叶社,可惜性格低调的臼井不愿接见。

虽然小珍与臼井缘慳一面,但也不无收穫――她发现了一个秘密。“当时臼井不愿见我,出来接待我的是《漫画週刊》总编辑本多健治及一位帅哥编辑染谷诚。”

她说,《蜡笔小新》常出现一名不停催稿的帅气编辑,同样也叫染谷诚,原来这个漫画角色在现实生活真有其人。

“我忽然想起书中也有一名知名度不高的漫画家仪井臼人(名字灵感来自作者臼井仪人)经常无法准时交稿而装病拖稿,原来臼井在有意无意中在漫画里反映了自己的生活。”

臼井在漫画中反映生活

染谷诚告诉小珍,虽然《蜡笔小新》卖遍东南亚,但是臼井最大的遗憾是漫画內容无法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

“由於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日本人的寻常笑料,港台马泰地区的读者未必有共鸣。”

她举例说,漫画中小学生唱的是日本童谣《四季歌》,但是大马没有四季之分,孩子们未能身同感受,因此她翻译时换成《三只老虎》及《泥娃娃》,而台湾则换成《大象之歌》。

臼井没有设立粉丝俱乐部,十分抗拒媒体,別说小珍这位来自大马的新闻从业员,连日本媒体也没机会与他做访问,除了工作伙伴与家人,鲜少有人知道他样貌,因此臼井坠崖身亡后,媒体大摆乌龙,將艺术家黑田征太郎的照片误植为臼井仪人。

臼井坠崖才揭真貌

臼井登山失踪的消息传开后,小珍感觉像是好友遇难,忧心忡忡,天天追踪新闻。

“当新闻证实臼井坠崖后,我才从新闻照片看到臼井的面貌,我感觉很难过。”

她说,虽然臼井的漫画內容意识不良,但是她相信一名爱登山爱摄影的人一定十分热情及热爱生活,“色迷迷只是臼井的表面,其实他是想表达日本人的生活形態。”

由於工作忙碌及盗版漫画猖獗,小珍翻译20多本《蜡笔小新》后,就结束了这份兼职,惟她內心总充满遗憾,偶尔也会重翻这些漫画,细嚼回味过去点滴。

“我最大遗憾是不能看到小新长大,《蜡笔小新》面世19年,小新一直保持5岁模样,这是漫画人物的悲哀,为了討读者欢心,他们绝对不能长大成人。”

研究“新学”探討《蜡笔小新》学问

所谓“金学”是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学问,沈小珍研究的是“新学”――探討《蜡笔小新》的学问。

小珍认为《蜡笔小新》是儿童不宜的漫画,对成人而言是趣味,小孩则会学坏,小新在小鸡鸡上画上大象,成天色迷迷地盯著女孩子、掀开女生裙子及说话懒散的语气,小孩都爱模仿。

她说,小新对待暗恋对象奈奈子小姐,总是礼貌有加,对待妈妈却很狠心,“尤其他骂妈妈腿粗、平胸,这是对女人最狠的批评,每当我翻译这一句话,內心也会难过。”

小珍的女儿在小学时期也常阅读这本漫画,但是她没有阻止,选择在旁解释甚么是好和坏,“现代的儿童很多机会接触媒体,因此个个都人小鬼大,大人觉得亲吻镜头是儿童不宜,小孩却认为大人们大惊小怪。”

那她最喜欢漫画中哪一个角色?小珍不假思索地回答:“有胡渣、在人妖酒吧上班的变性人苏珊小雪。”

她分析道,人妖酒吧是日本文化的一种,臼井描绘出变性人被歧视、沦为大眾娱乐工具的惨况。

“结束高压力工作后的男人在书店看黄书、大学落第生四朗拚命啃书,可惜年年名落孙山也是日本社会常见现象,其实臼井也是同情弱势一群。”

小珍认为,臼井带出的背后意义是大男人心態──男人及男孩內心皆好色,却羞於启齿。

《蜡笔小新》主要角色

‧野原新之助
5岁,故事中主角,外表是问题儿童,他喜欢作弄母亲和妹妹,又喜欢把“小弟弟”化成大象,不穿裤子在街上走.又会一个人玩扮无尾熊,大便等令人摸不著头脑的游戏。喜欢见到美女就搭訕。

‧野原美佐惠
小新的母亲,小新很不满意美佐惠的身材,平胸大屁股。美佐惠是个爱贪小便宜的家庭主妇,有著一般家庭主妇的特质,虚偽和爱讲是非。她对付小新的招式是无敌电钻,有时用恐嚇的手段──湿吻来恐嚇小新。

‧野原广志
主角小新之父,是典型的打工仔,好色又懒散,而这些更是经常被小新讥讽他升不到课长的原因,但他热爱家庭,对家庭有承担力。

‧野原葵
1岁左右,是一个不可估计的小女生,极度喜欢美男子,如果是广志或小新餵奶的话,他们要带上李察基尔的假面具。

‧风间彻
小新的同学,家境富有,属中產阶级人士,有礼貌,知道的东西很多,聪明又乖,可惜从小就失去纯真的童年。常被小新骚扰,对小新的举止行为总是忍无可忍却又没有甚么办法。

‧小白
小新的宠物,由於美佐惠不准它进屋,小白每次进屋都儘量用它的忍术技能,最终多半失败。小白曾谈过恋爱也几度失恋,小新懂得安慰它。小白会模仿人的行为,也尽心保护小葵在家中免出意外,它更是第一个发觉小葵会爬的生物!

你知道吗?
臼井仪人

臼井仪人出道前就职於广告公司,27岁时发表出道作。长期在《漫画Action》等青年漫画杂誌上发表作品。以小孩为主角,影射社会各方面生活方式的长篇系列作品《蜡笔小新》受到从儿童到成年人的广泛欢迎,作品推出了TV和剧场版动画。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如果不是《蜡笔小新》,日本漫画家臼井仪人坠崖身亡的死讯或许不会撼动全亚洲的漫画迷。

他的骤逝,让许多意犹未尽的小新迷嘆息,担心今后他笔下的蜡笔小新也跟多啦A梦一样,成了没有父亲的孤儿。但据说臼井的妻子將承继丈夫的遗志,把蜡笔小新的漫画故事继续画下去。

“我叫野原新之助,今年5岁,未婚。”

1990年,臼井仪人创作了一个以儿童为主角的漫画《蜡笔小新》,里头那个顛覆了传统“乖小孩”形象,不爱学习,总爱脱掉裤子跳“屁屁舞”,好色又不受管教,总喜欢黏著辣妹不放的小新,竟神奇地一炮而红。

与此同时,成名亦令臼井仪人受到四方家长的责难,漫画连载的这十几年来,一直不断有人攻击他,说他漫画中的不良意识將荼毒孩子的思想。然而,一切的爭议都隨著传来的噩耗戛然而止。

隨著臼井仪人的逝世,那些一直以来关於《蜡笔小新》的误读,终於有了正名的机会。其实,那些苛刻地对小新冠以“意识不良”罪名的人们,根本忘记了作者一开始就標明瞭这是一部成人漫画,並非他们所认为的儿童漫画。

他通过小新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嘲讽成人世界里悉心掩盖的虚偽与不堪的社会百態,当然也包含了一些可能与限制级沾边,实则无伤大雅的內容。而这,自然不同於那些適合孩子观看的乖巧漫画人物。

林绍胜:要成人社会反思

“为甚么大人可以讲的话,小孩不可以讲?”

本地漫画人林绍胜认为《蜡笔小新》最成功之处,是藉著一名孩子的搞怪举止言行,向成人社会提出很多反思的问题,对整个僵化的社会起了出乎意料的疗效。

“大人都希望小孩乖巧听话,凡事都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最好是少给大人麻烦。所以,总给大人製造麻烦的小新就成了令人头痛的孩子,需要父母多花心思看顾。但这其实是小孩的好奇心,是他们天性的一部份,並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发觉,去认识他的生命。”

蜡笔的意义

他表示,因为幼儿手肌未发育完全,不容易掌握太硬或太软的笔,也无法作出细微动作,所以软硬適中的蜡笔是幼儿作画材料首选。臼井仪人以幼儿画笔触呈现《蜡笔小新》,其创作动机非常明显——想透过一名5岁小孩小新的角色,很直接地对当下社会种种现象反应,虽然会令故事里其他成人角色难堪、尷尬、窘態百出,却不失为一个借镜,让读者重新评估已渐渐僵化的社会价值观。

他认为《蜡笔小新》里有很高明的反讽手法,臼井不是说教式地全盘否认被成人社会扭曲的现象,他只透过小新这个角色呈现一个喜欢学大人讲话,学电视节目的对白,学很多大人认为不该学的事情的小孩,轻描淡写带过,告诉大家:我们的小孩正面对缺乏正面学习对象的这个问题。声音很小,但已足够沉淀在读者脑中。

令他遗憾的是,本地的教育政策时常为了方便大人而抹杀了孩子自我发展和探索的生命歷程。

他指出,这种现像最容易在本地儿童绘画班出现,统一和受限制的色彩运用和图画样式,让孩子从小就对美对创意失去了敏感性。

管启源:早期作品具爭议性

谈话才一开启,音乐人管启源就剖白说他並非《蜡笔小新》的拥躉,他所喜欢的臼井仪人漫画,反而是在他未成名前所创作的《不良百货公司物语》、《疯狂產业大风暴》与《妙不可言》等,被一般人当成“低级”的黄色漫画。

然而,这些漫画却陪伴他熬过了他音乐生涯中一段极度苦闷低潮的日子。

“当时,除了去录音室工作,就是回家,日子过得很不好,幸好有臼井的漫画,我才能在只有一张床跟一袋衣物的小房间里,挤出干巴巴的笑声。”

因为实在太好笑了,甚至让他至今回想起仍然会忍俊不禁,欢笑舒缓了现实世界的压力,而他的心也早已在连连的笑声中,为臼井仪人与他的漫画,留了一席位。

性,是臼井仪人探討最多的课题,作品里不乏同性恋、自慰、外遇等充满爭议性的情节,但作者確实是少数在社会礼仪和情慾以外,纯以男性角度出发,坦然面对性,且极尽詼谐之能事的漫画家,那种大剌剌的姿態,別出心裁的滑稽与幽默,就是他独有的风格。

在管启源心里,臼井仪人其实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宅男,喜欢独来独往,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作风低调、身份神秘,从不曾正式在媒体上曝光,才导致传媒在报导臼井死讯时错置他人照片的乌龙事件。

邓紫薇视小新为最重要友伴

今年25岁的邓紫薇是《蜡笔小新》的死忠拥护者,十多年来朝夕相伴,她早已將小新视为人生最重要友伴。当她得知创作小新的臼井仪人骤然逝世,她的惊愕可想而知。

“小新是我最重要的朋友,就像是我的维他命一样,可如今画他的爸爸死了,对我而言,那种感觉就像是小新也掉下悬崖身亡了。”语毕,她难掩黯然神伤。

不再看新作品

邓紫薇原是个不爱看漫画的小女孩,只有《蜡笔小新》是唯一的例外,每每紧牵她的情绪,让她看至开怀大笑,或感动流泪。跟隨她身边的有一套自12岁起便收集的《蜡笔小新》漫画,她总是看完一遍又一遍,心情低落、失望的时候,小新的真实和坦率会让她觉得世界其实可以很简单、很美好。

她的少年时期全与小新为伴,儘管当时小新被大人误读成具有黄色成份的漫画,可她却认为,这就是小新可爱的地方,他爱看泳装写真集,这在作风开放的日本来说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而他时常露“小象”给他母亲看,紫薇则將之解读成小新一直很自豪自己是男生的事实,这些举止都是无伤大雅的。

她衷心地喜爱他,就算小新不是成绩优秀、嘴巴甜的乖巧小孩,他的真实与魅力却让她不得不爱他。他的黄,他的坏,只是反映了社会真实的一面。他只是说真话,说出大人虚偽的表面下真实的心情。

“小新不是坏孩子,他只是个不懂得隱藏自己真实一面的小孩,天性善良、乐观开朗,总是用他独有的方法去解决出现在他世界里的困境和难题,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正面的东西。”

获知原作者逝世后,邓紫薇下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不会再继续看新作者所作的《蜡笔小新》了。看了这么多年的,小新早已在她心中有了自己的血和肉,她不希望自己心底里的小新与新作者所画的小新有所出入,寧可就此当小新夭折了也不愿再看下去。

小新漫画续出‧动画续拍

《蜡笔小新》漫画作者臼井仪人离世后,小新的故事是否会受到影响是眾多读者和观眾最为关心的问题。

为此,记者特地走访了《蜡笔小新》大马漫画版权拥有单位——漫画屋有限公司(Comic House)的总理沈振洋。漫画屋是大马《蜡笔小新》的版权拥有者,他们自1995年起,至今逾14年,一直都是日本双叶社授权出版的本地唯一一家出版社。

据沈振洋分析,因为蜡笔小新的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双叶出版社照理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已经成熟的商业品牌,儘管原创作者离世,但故事应该还会继续发展。

尤其是臼井仪人的漫画被版权代理公司改编为动画片后,有另外的动画片班底来製作小新的动画片,所以就算原作者不在了,在人物形象现成、班底现成、品牌成熟的情况下,只要接著写新的剧情就可以了,观眾以后还会继续看到新的《蜡笔小新》动画,就像当年籐子‧F‧不二雄去世时,《多啦A梦》得以延续下去的方程式。当然,能不能忠於原作则是另一项议程。

值得庆幸的是,我从沈振洋的口中听到了令人欣慰的消息,他在臼井逝世后曾去信日本双叶出版社,也就是负责原版《蜡笔小新》单位探问消息。根据对方的发言人所说,他们相信臼井仪人的妻子將延续丈夫未完成的工作,扛起继续创作蜡笔小新的重任,由於一直以来代笔的皆是参与臼井仪人创作小新工作的亲人,相信不会乖离原作的本意,这对广大的小新漫画迷而言,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你知道吗?

漫画

“漫画”在日语中的意思相当於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敘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日本人將漫画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视作一门艺术,它的读者不局限於任何年龄,但大体上还是针对青少年。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本地漫画人林绍胜<----网友来的@@

永远悼念小新与叮当的原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