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榮創英保良傳奇 歷經大起大落 百貨王國重生

1.jpg
林道榮個性樸實,做事果敢,刻苦耐勞。圖為他年輕時候的照片。


檳城東方百貨有限公司(英保良前身)於1968年開幕,消費者蜂擁而至。


林道榮今年重回林信發早年發跡之處,萬般滋味湧上心頭。

在60至80年代,“英保良”(Emporium)是馬新兩地百貨公司的龍頭老大,人們更視“Emporium”為百貨公司的代名詞。

在那個時代,英保良大老闆林道信、二老闆林道榮在商界長袖善舞,為人津津樂道。

英保良遍及馬新港汶

由林道信和林道榮及其他兄弟共同建立的“英保良”百貨公司,其分行到了70年代更遍地開花,除了遍及馬新兩地,更遠及香港和汶萊。

到了80年代,由林氏兄弟共同打造的英保良集團進入了高峰期,共有113家百貨超市及餐館分佈在馬新港及汶萊等地。

英保良百貨公司的業務主要由林道榮打理,他對百貨業進行多次改革,開創先鋒。

林道榮除了為百貨公司添置現代化設備,進行電腦化,提高生產力之外,也為百貨公司進行轉型和展開員工培訓工作。

與君澤結成合作夥伴
引進日式管理轉型成功

不僅如此,林道榮也與日本家喻戶曉的“君澤百貨超級市場”結成百貨業合作伙伴,引進日式先進管理方式後,令百貨業轉型成功。

1983年,林道榮被森美蘭州嚴端封賜拿督勛銜。到了次年,林道榮不但是新加坡百貨綢布商聯會會長,也是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然而,好景不常,林道榮的百貨業王國於1987年崩潰。林道榮更走上破產之路。

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林道榮的百貨業王國沒落?總結一句話,它是受到全球經濟蕭條,以及一連串事件的波及所致。

首先要提的是1984年的“鮑魚王事件”。當時,以進口批發鮑魚聞名的老字號大型進出口商――“互泰號”因經濟周轉不靈,拖欠銀行巨債,互泰號業主與兒子一夜間失蹤,互泰倒閉。

自此事件後,各銀行緊收銀根,一聽到市面有何傳聞,即向有關公司追債。就在1985年1月一篇刊於《聯合晚報》新聞震動了新加坡百貨業界,並成了林道榮和英保良集團惡夢的開始。

有關新聞引述可靠內幕消息,繼互泰之後,一個著名的商業機構也將發生經濟危機,涉及債務多達5億元。

此新聞雖未提及英保良,惟文中說該機構分行遍佈新加坡各角落,因而令人聯想到英保良。這導致一些敏感的供應商次日紛紛向英保良追債。

2千員工力挺英保良

林道榮曾以英保良集團董事名義,向社會大眾發表書面聲明辟謠,另外,英保良集團的兩千名員工也自動自發舉行特別午餐會,力挺英保良。

這些動作雖然起了暫時穩定作用。不過,隨著全球經濟的衰退,新加坡許多工廠相繼倒閉,多家企業裁員減薪求存,人們的購買力降低,直接打擊零售百貨業。

1985年英保良出現了1千萬元的虧損,是集團有史以來面對的最大打擊。

雖然英保良於1985年下半年採取財政緊縮措施,惟仍無法力挽劣勢,集團唯有展開裁員行動。從1985至1987年,林道榮和其家族及一批忠心的高級職員苦苦支撐英保良,不讓英保良面對收盤命運,並展開債務重組計劃。

大馬富商接管英保良
林道榮傷心告別英保良

1987年6月,新加坡高庭批准大馬富商莊寶接管新加坡英保良的計劃。英保良原有的董事,包括林道榮被迫全部辭職,傷心告別英保良。

1988年1月,林道榮再次面臨另一人生重大打擊。

他與堂兄林道謙被新加坡高等法院宣判破產,因為兩人無法償還向渣打銀行擔保貸款的逾57萬元。當時,林道榮63歲。

新加坡的英保良百貨事業垮了,香港和大馬方面的英保良百貨業務也跟著被波及。

香港的大大百貨集團曾是英保良集團勁敵。隨著香港出現經濟不景現象,“大大”因周轉不靈,於1986年倒閉。此事件造成銀行開始謹慎應對百貨公司的貸款,令英保良面對更大壓力。

英保良香港分行開銷龐大,每月租金不下40萬元港幣。面對市道欠佳和營業額下跌,其中一間位於銅鑼灣的分行在情非得已下拖欠業主好幾個月租金。結果,遭業主查封這分行。

全數關閉港分行

最後,英保良集團全數關閉在香港的分行,所有員工在一夜間失業。1986年,大馬發生了合作社風暴,23家合作社被令停止一切商業活動。這場風暴令華社產生信心危機。

全球經濟陷困,馬來西亞友誼商店集團遭到清盤,再加上英保良的內在因素,到了1987年,大馬的百貨業營業包括英保良在內皆進入慘境。

銀行緊縮政策,令大馬的英保良集團缺少貨源經費,再加上批發商減少供貨等因素,顧客相對減少,營業額劇減,林道榮為了讓集團可再操作下去,唯有忍痛自行申請清盤。

英保良(馬)有限公司於1987年被畢馬威會計公司接管,後來,百盛入駐原英保良的31家百貨公司。

走出人生低谷納閩成轉捩點
林道榮東馬重新崛起

從創業到建立百貨王國,再從百貨王國落到最後的清盤和破產,林道榮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80年代末的事業落敗會令林道榮一蹶不振嗎?

林道榮從未倒下,他過後不僅走出人生幽谷,更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在數年內重新崛起,並在東馬創造了另一個事業奇蹟。

其實,當林道榮位於新馬港的英保良集團先後陷入困境時,他並沒因此放棄,反而,積極另尋出路。

好友鼓勵重執百貨業

納閩成了他人生的轉捩點。

好友黃植溓獻議以低廉租金,讓他租下位於納閩的一個店屋底樓單位,鼓勵他重執百貨業。

林道榮的妻子將新加坡的住宅抵押給銀行,取得100萬元新幣的透支和貸款方便。

籌獲資金後,林道榮即刻在大馬注冊了一家公司――“新雅樂貿易有限公司”,並用這公司名義承租好友早前獻議的店面。

這一年,即1987年3月,62歲的林道榮從零開始,正式在納閩開張做生意,招牌為納閩超級市場。

老員工熱心前來幫忙

這個店面剛巧就在英保良(納閩)有限公司的樓下,一批老員工聽說“二老闆”重執百貨業,都熱心地前往幫忙。

據林道榮形容,店面初開張時,3千方呎的店面竟然排不滿貨,與英保良風光的時候相差甚遠。

不過,在林道榮的努力經營下,納閩超級市場的生意漸入佳境,並在兩個月後,能以現金在當地補貨,及從新加坡和香港進貨。

當納閩的超級市場生意穩定後,林道榮大膽地於同年到沙巴的哥打京那峇魯開辟第二間百貨公司,名為“美麗華超級百貨有限公司”。

1988年,林道榮被判入窮籍,護照被法庭扣押。他在後來的兩年裡,只能留在新加坡,並依靠舊同事管理納閩和沙巴的百貨公司。所幸,他的職員並沒辜負他,把公司打理得很好。

1990年,65歲的林道榮在汶萊,以“美麗華百貨有限公司”名義開設百貨超市。

全面進軍沙巴百貨業

林道榮堅信只要有人在,就有市場需求。他的經營之道是“鄉村包圍城市”的務實策略。

1992年之後,林道榮全面進軍沙巴的百貨業。至2003年,他在沙巴開設的百貨超級市場已有18家。

一批前英保良舊員工於1996年9月在仙宮樓宴請林道榮,有800人出席晚宴。舊員工的這番心意深深感動林道榮,更加強了他繼續戰鬥的決心。

1999年10月1日,74歲的林道榮脫離窮籍。這時的他已在沙巴大展拳腳,並在納閩和汶萊取得輝煌的商業成就。

到了2004年,擁商業頭腦的他將沙巴的18家百貨連鎖店全數賣給環球百貨集團,並賺了數百萬元。事隔兩年,林道榮耗資30餘萬元在新加坡宴請舊員工,以感恩員工當年雪中送炭之情。

在林道榮心中,一直念念不忘“英保良”,因為那是他一生中最榮耀的心血。

英保良招牌
2011年納閩掛起

在他努力下,英保良的招牌於2011年正式在納閩掛起。這家由5間店屋組成的“英保良購物中心”可謂圓了他多年心願。另外,林道榮也在新加坡注冊回英保良有限公司;這時他已86歲。

林道榮於2012年3月30日在新加坡舉辦宴會,再次宴請舊員工,並順道舉行個人傳記――《英保良二老闆林道榮:新馬汶百貨鉅子傳奇》之推介禮。

年屆87歲的林道榮一心期盼在闊別6年後,再度與老員工共聚一堂,惟他在晚宴舉行前一週因肺積水問題,入院觀察而無法出席,並由長子林豐茂代表。

當晚全場老員工起立鼓掌近一分鐘,盼老雇主早日康復的場面令人動容。

注:本文摘要自《英保良二老闆林道榮:新馬汶百貨鉅子傳奇》一書。此書作者為資深報人拿督謝詩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