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搭陋屋捉魚蝦維生 “海人”隱居海堤30年


拉勒馬里甘自砍樹木,燒柴煮雨水喝。


拉勒馬里甘(左)從“屋內”出來後,坐在他自製的長凳上接受星洲日報記者張再成的訪問,狗兒則圍繞在他的身旁。


紀貿貴(右)來到“海人”的“屋外”,請他出來接受記者訪問。

繼去年在安順森林邊緣發現“泰山兄弟”後,在峇眼拿督華人漁村之間的海堤上也有一名隱居在海堤上三十多年的印裔“海人”,他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這名印裔“海人”自1952年從印度到我國,在水利灌溉局工作10年後辭職,過去三十多年一直獨自隱居在下霹靂華人漁村、峇眼裡拔漁村和雙呂江漁村之間的海堤上。

由於他不願被人干擾,所以自建一間不易被人看出的“屋子”,不熟悉該處的人,即使經過這裡的海堤也很難看出這外表有如一堆塑膠布的東西,竟有人住在其中。

星洲日報記者是在峇眼裡拔村民紀貿貴的帶領下,從峇眼裡拔海堤步行找到這名性格獨特的“海人”拉勒馬里甘。

養廿多隻狗作伴

紀貿貴說,拉勒馬里甘雖是印裔,卻愛和華裔村民打交道,數十年在我國生活,甚少和其他種族交往,他也養了二十多隻狗,除了作伴,也能保護他免受野生動物侵害。

“他的性格獨特,不輕易接受施捨。過去在海岸上生活,捉魚蝦螃蟹賣給華裔過活,如今已82歲,海岸旁的魚蝦數量大減,他迫於無奈之下才接受峇眼裡拔一群華裔村民協助,每天送一些食物及必需品給他。”

1952年來馬居住
盼獲捐助返印度

拉勒馬里甘說,他於1952年從印度進入馬來亞後便住在這裡,隔年獲得政府發出永久居留權,開始的10年,他為水利灌溉局管理附近水閘,過後因和管理層意見不合辭職。

“我在辭職後住在海堤旁一間屋子,屋子損壞後,我便建起目前這間屋子,一直到現在。以前生活沒現在這麼困難,如今岸邊的魚蝦大減,幸好有漁村的華裔朋友幫忙。”

由於這裡沒有水電供,所以他飲用雨水;平日天色一暗,即晚上7時左右,他就將“屋子”關起來睡覺,清晨6時天亮後才起身,天天如此。

他雖已82歲高齡,但還相當健康,思維清晰,能在海岸邊行動自如。

拉勒馬里甘希望獲得善心人士或航空公司贊助他回印度的機票,同時捐助他一些錢,讓他重回故土落葉歸根。

2年前曾被毒蛇咬傷
自稱聽懂鳥語

紀貿貴說,“海人”在兩年前曾被毒蛇咬過,躺在屋內4天不能動彈,待他來到時送他到附近診療所,經過注射後總算沒生命危險。

拉勒馬里甘表示他曾在這裡被蛇咬4次,其中最嚴重的那次便是紀貿貴所提的,當時他全身無力。

他少與人交往,反而常聽鳥鳴,也許是聽得多,他表示他聽得懂鳥語。“鳥也有如人類般,得空時便說三道四,四處去話家常。”他說,他已許久沒錢財了,甚少出外與人接觸,鈔票對他來說沒甚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