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漸消失 著陸點天氣好 好奇號今登陸火星  

美國太空總署(NASA)說,火星探測器“好奇號”週六已靠近火星,並在正確軌道上,以便能在週一精準和安全地降落火星。

“好奇號”週六已飛行到距離火星不到280萬哩,開始受到火星引力而加速,預計將在美東時間6日凌晨1時31分(大馬時間6日下午1時31分)順利降落火星。

位在美國洛杉磯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任務控制工程師坦承,要將這個1噸重的6輪核子動力探測車完整無損降落火星,有相當的風險。

一切系統健全

不過該實驗室研究小組說,“好奇號”一切系統健全,運作毫無缺點,而且天氣預報指火星著陸區屆時天氣良好。

科學家週六對著陸時的天氣,感到樂觀。首先,數天前接近著陸點發生的沙暴,現已漸漸消失,只變成無害的“塵雲”。其次,衛星發現,著陸點附近出現“水冰雲”,這是好現象,因為這表示天氣將寒冷、少塵。

“好奇號”于8個多月前發射升空,迄今已飛行3億5000余萬哩,當它降落前7分鐘進入火星大氣層時,火星引力將使它加速到每小時1萬3200哩,並展開急速煞車,在7分鐘內達到靜止狀態。

從穿越火星大氣層到降落地表的過程充滿高度風險,被NASA形容為“恐怖7分鐘”。

地球和火星相距2億4800萬公里,從地球傳到火星的無線電波會延遲14分鐘,導致“好奇號”只能自行著陸,不過工程師已對“好奇號”輸入約50萬行著陸指令,指導每一個著陸步驟。

如果順利,NASA可在大馬時間週一下午1時30分收到“好奇號”回報降落成功的訊息。

“好奇號”將以98周時間(火星上為一年)漫遊這個山峰,調查形成于不同時期的各岩層,是否留存微生物在火星繁衍的蛛絲馬跡。

美國太空總署36年第七次火星探測任務,並將整個地質實驗室送上火星,被視為美國太空計畫重要里程碑,有許多傑出華裔科學家投身其中。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華裔科學家鄒哲說,此次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防冷設計採用矽是他此前研發的矽密封設計。

擔任“好奇號”副總工程師的劉登凱表示,由于當初設計構想,為提高探測、採樣的效率及效益,探測器配備有11個攝影機,以及10個精密實驗及分析設備。

擔任副領航的華裔系統工程師陳艾倫(Allen Chen,音譯)說,“好奇號”從升空、進入大氣層到降落,須經歷100多個程序,不容出任何一個差錯,尤其是好奇號進入火星大氣層后的“驚險7分鐘”,最后能夠成功降落火星,讓他畢生難忘。

在“探測器操控團隊”擔任機器人操控工程師的嚴正則表示,“好奇號”至少要10天后,才能發揮“好奇本事”,展開漫遊火星表面的探測及採樣。

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周二宣佈,“好奇號”著陸當天下午已發回了有關火星表面的首幅彩色照片。照片描繪“好奇號”北邊的地貌,遠景則是著陸點蓋爾隕石坑的邊緣。由于防塵罩在“好奇”號著陸過程中覆蓋了沙塵,照片顯得有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