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燒十八丁——來去十八丁


每一座炭窯,都有冉冉上升的白煙,窯內的火焰,視裡頭的紅木炭化程度。一座窯炭須燒上近3星期,才完全燒好一窯的炭。


像愛斯基摩人冰屋的炭窯,一年365天都在燒炭。神奇的是,天天操作的炭窯,只用紅磚和黃泥建成,越燒越堅硬,炭窯壽命一般是8至10年。


炭鄉的鄉民,炭業的推手。做累了,暫時休息一會。


砍伐下來的紅樹木,依據同樣的長度和大小疊高整理好,準備擺進炭窯燒成炭。注意看,樹木的紋路非常漂亮。


炭水,神仙水也。這褐色液體是業者收集從炭窯煙口處,由炭煙蒸發成水的火炭液。炭窯者相信,炭水對治療植物傳染病,人體輕微皮膚病敏感病有優良療效。


馬林發在十八丁收購火炭,再將它運往全馬各地和日本。站在自家的泉成炭窟前,他告訴我們:遺憾啊,我申請炭窯多年,一直不獲政府批准。不能燒炭,就賣火炭。

7.JPG
燒好的火炭,堆在裝載火炭的炭房裡,女工將炭塊包裝好。炭會運往日本,大部份在本地使用。


燒好的火炭,堆在裝載火炭的炭房裡,女工將炭塊包裝好。炭會運往日本,大部份在本地使用。


炭窯的工人,主要是附近的村民,大家包得密實,露出的臉和手都被炭沾黑了。這天,剛好目睹一座炭窯完成了整個月的燒炭過程,經過十幾天擱涼後,工人們敲破了炭窯泥門,快速將炭條搬出。


細幼的炭塊,舖滿炭窯週圍。這些炭碎,將擺入炭窯當燃料。

11.JPG
紅樹進入炭窯燒炭前,必需剝去樹皮,除去濕度,再曬乾,才入窯燒成炭。

12.JPG
慶升父是炭窯家族第三代。拉曼學院畢業後,他考了導遊執照,成為父親的左右手之餘,也兼當十八丁導遊,專門帶領遊客認識家鄉生態和炭窯祖業。


徐漢成和徐慶升父子,子承父業,傳統炭業不愁沒有接班人。


要3艘船的紅木木段,才能裝滿一座炭窯。


註:欲深入十八丁探炭窯,遊紅樹林,買火炭者,可聯繫Port Weld Charcoal Adventure(012-5324430/徐慶升)安排行程。

人在太平,哪有不去十八丁(Kuala Sepetang)的理由?

在四萬多公頃的紅樹林包圍下,十八丁是大馬管理最完善的紅樹林研究和生態旅遊中心。

這半島最大片的紅樹林,催生了炭窯,炭窯日燒夜燒,燒出大馬,甚至世界最大的炭窯。

紅樹木的海域,養出豐富海產,孕育出巨大螄蚶,這地方有蚶都之名。

人們在炭窯裡驚嘆於“黑金”世界,走近港口大口大口啖著鮮美的魚蝦蟹蚶時,可曾想起中學歷史課本裡記下十八丁的這一段:

150年前,英殖民政府在十八丁和馬當開闢港口,在陸路交通未成形前,這裡已經建了我國第一道鐵路,大批礦工由檳城乘船在此登岸,往太平開礦……

炭燒十八丁

從前看攝影雜誌裡十八丁炭窯的照片,壯觀是壯觀,美是美哉,這些影像怎麼都不及親身站在一片熱氣,黑灰,塵埃半空飛揚的炭窯,看著男人女人勤快在裡頭搬炭燒炭的勞動身影來得感動。

在一片黑灰之中,“炭人”們閃爍著生命光輝,像黑炭一樣結實美麗。

日本引進燒炭技術

久居城市,同時不下廚的城市鄉巴佬們,此刻若被這一座座像愛斯基摩人冰屋一樣的炭窯包圍,看身邊那永不停燒的白煙火炎,還有黑不溜秋的炭塊,都會問:天天燒炭,那麼多炭,誰在用啊?

大家都忘了,火炭是一些食肆販商的必用燃料,烤乳豬、雞鴨、沙爹、阿榜、炒粿條等,有它才好味,亦不是便捷的煤氣煮食可取代。小部份鄉下人,還習慣用炭燒水煮食,貪戀這樣煮飯可鎖住食物原味。

老一輩的太平人,把十八丁炭窯喚作三井村。這是因為,日據時期,三井株式會社看中十八丁一望無際的紅樹林,便在這設炭窯,引進燒炭技術。三井村現在還有數十家大大小小的炭窯操作,每一天都在生產火炭。

走進徐漢成和徐慶升父子搭檔經營的炭窯,聽父子倆說炭史,每一過程在眼前實景進,電影感不言而喻。徐家目前已是三代人與炭窯為伍維生,徐慶升的爺爺徐進加當年從潮州南來,就這樣和一班潮州伙伴在這荒蠻之地展開新生活。

大火到冷卻需整個月

包圍著十八丁的紅樹林,讓燒炭人就地取材。炭的燒製,從砍伐紅樹開始。每一天,炭船划過河流,來到紅樹林裡砍木,再順著小河將紅木堆放在炭窯周邊。

炭窯都建在大木棚裡,每個棚有五六座炭窯。炭窯半圓形,前方的小開口處供炭和人出入。整個燒炭過程,需要一整個月。

“紅樹木擺進去之後就封窯,留下一個火門,開始起火燒炭。先用大火燒七八天;接著用中火,再轉小火,這個過程約十多天。"徐漢成說。

最後的步驟,是封窯熄火,讓原木在裡頭慢慢炭化,自然冷卻。經過十幾天的冷卻後,就可敲破封死窯門的黃泥小門,取出火炭。這天剛好有座炭窯開封,完成了廿幾天的燒炭工程,徐漢成把我們拉過去,熱情邀請我們入窯。

“不熱的,很涼,來,站這裡。"此時,工人們已在窯裡快速穿梭進出,搬出一條條已經炭化的紅木。

我們跟著進去,熱浪瞬逼進身上每個毛孔,眼睛睜不開,呼吸亦難,只覺眼前一片昏黃。不過一分鐘時間,落荒而逃,徐慶升跟在身後,重複著說:“你們不習慣啦,哪有熱。"

本地賣也銷往日本

外人很好奇,這炭窯一年365天都在燒,沒日沒夜處於高溫中,它真有那麼耐熱嗎?原來,炭窯就只用紅磚加黃泥建造,不花一鋼一鐵。

“半圓形的炭窯用紅磚由底至頂砌成,內外再舖上厚厚的泥牆。頂端留幾個小窗透風。目前,整個霹靂只剩兩三位工匠懂得建造炭窯。"

走出徐家炭窯,來到建在河口邊的泉成炭窟,這裡不燒炭,而是盛裝和包裝火炭。主人馬林發當火炭批發商廿幾年,炭除了在本地賣,也大批銷往日本。注重健康的日本人,把炭變成各種高價保健品,再銷往全世界。

“以前啊,炭沒那麼好價的,現在時代不同,人們知道炭的價值了,這東西就變成好東西。用火炭煮水,水有一股特別的清甜味,又保熱,多喝健康。用它來煮菜,味道和用煤氣煮的有一定差別。不信的話,你們試試看。"

一公斤炭賣塊多錢,燒一根炭,得經過千錘百煉。人說炭是黑金,沒錯。

砍不完的秘密

十八丁境內有九十多座炭窯,窯主皆持有政府發出的執照。

窯主往紅樹林砍伐原木,也須事先向十八丁森林局申請准證。

據悉,紅樹一般長至20年時才可砍伐。

一旦砍下紅樹後,當局會立即種下幼苗。十八丁森林局傾全力管制境內紅樹林,杜絕對幼小紅樹的濫砍盜伐。

窯主每日僱用工人進入特定的紅樹木區砍伐樹木,必須嚴守這些規則。

砍樹數十年,日日重複,從未停止,難道紅樹林不會被砍光嗎?

徐慶升解釋,窯主們目前只動用了四萬多公頃紅樹林中的20巴仙,對紅樹林成長完全不礙事。

紅樹原木的提供和火炭的燒製,基本上就是在這種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運作,生生不息。

怎樣去

1/從吉隆坡出發,沿南北大道往北行駛,於章吉遮令(Changkat Jering)收費站出去,前往新板(Simpang),然後在分岔路前向左轉(向右轉則前往太平),即可抵達十八丁。

2/從北馬出發,往太平方向走,進入太平北部(Taiping Utara)出口,前往新板(Simpang),然後在分岔路前向左轉(向右轉則前往太平),即可抵達十八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