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贮藏保鲜技术

一、贮藏特性
姜喜温暖湿润,不耐低温,10℃以下会受冷害,受了冷害的姜块迅速皱缩并从表皮向外渗水,尤其是升温后很快腐烂。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 15℃左右,相对湿度为65%。贮藏过程中,姜块脱皮、皱缩变软、表皮发紫和发芽都将导致品质下降。采收时姜块表皮的损伤也会引起姜块腐烂,因此采后需要在高温下完成愈伤过程。
二、采收
贮藏用的姜应该是充分长成的根茎,一般在霜降至立冬间收获,要避免在地里受霜冻。收获时带土太湿可稍晾晒,一般收获后立即下窖贮藏,不能在田间过夜,不要在晴天收获,以免日晒过度,雨天或雨后收获的姜也不耐贮藏。
三、挑选
用于贮藏的姜应进行严格挑选,剔除受冻、受伤、小块、干瘪、有病和受雨淋的姜块,挑选大小整齐、质量好、无病害的健壮姜块进行贮藏。
四、贮藏方法
1.窖藏可利用土窖、防空洞或地下室等场所贮藏姜,也可在山区丘陵地方建窑窖贮姜。
(1)堆藏将姜散堆在库内,用草包或草帘遮盖好,以防受冻。堆藏库不宜过大,一般每库以散堆10吨左右为宜。姜堆高2米左右,堆内均匀地放入若干个用秸秆扎成的通气筒,以利通气。堆藏时,墙四角不要留空隙,中间可稍松些。前期库温一般控制在18~20℃之间。当气温下降时,增加覆盖物保温。当气温过高时,减少覆盖物以散热降温。
(2)沙藏用此方法贮藏姜,即一层沙1~2层姜,码成1米高、1.5米宽的长方形垛,每垛1200~2500千克左右,垛中间立一个用细竹竿捆成的直径约10厘米的通风简,并放入温度计,可随时测量垛温。垛的四周用湿沙密封,掩好窖门,门上留气孔。愈伤期温度可上升到25~30℃,经过6~7周,垛内温度逐渐下降到15℃,姜块完全愈伤,姜皮颜色变黄,散发出香气和辛辣味。此时姜不再怕风,可开窗通风,天冷时关闭。以后贮藏温度维持在 12~15℃左右。立春后如窖内相对湿度低于90~95%,可在垛顶表面洒水,若有出芽现象,说明贮温过高,可通风降温,若姜垛下陷并有异味,则需检查有无腐烂。
(3)设置姜床利用背风朝阳的南山坡,挖一条伸入山腰5~10米的隧道,窑窖的大小根据贮姜量而定。隧道底部如潮气重,可垫一层木板隔潮。姜入窖前,窖内采取烟熏法除湿消毒,使枯枝落叶在窖内焖火自然,余烬可撒在四周;土窖可在窖内撒生石灰消毒。在离地30厘米处用术条架设姜床,床上铺稻草,再把姜分层堆放在床上,姜上盖15~30厘米厚沙土,既可防止窖内凝结水滴在姜上,又可防止姜失水干枯。窖温保持在10~20℃之间。当窖温降到 5℃以下时,要封闭洞口,谨防冷空气侵人冻伤姜块。若发生腐烂,必须及时剔除,并在窖内撒上生石灰。
2.姜的埋藏在气温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可用埋藏法贮藏生姜。埋藏坑的深度以不出水为原则,一般1米深,直径2米左右,呈上宽下窄的圆形或方形,一个坑贮姜2500千克左右,坑的中央竖一个秫秸把,便于通风和测温。姜摆好后,表面先覆一层姜叶.然后覆一层土,以后随气温下降,分次覆土,覆土总厚度约为55~60厘米,以保持坑内的适宜贮温,坑顶用稻草或秫秸做成圆尖顶防雨,四周设排水沟,北面设风障防寒。入沟初期姜块呼吸旺盛,释放的呼吸热导致温度上升,此时不能将坑全封闭,要注意通风散热。将坑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以利愈伤。贮藏中期,姜堆逐渐下沉,要及时将覆土层的裂缝填没,以防冷空气透进坑内,使坑温过低。贮藏期间要常检查姜块有无变化,坑底不能积水。
3.姜的井窖贮藏在土层深厚,土质粘重,冬季气温较低的地方可采用井窖贮藏。井窖深约2.5~3米,井口大小以方便上下即可,在并底向两侧挖两个贮藏室,高1~1.3米,长宽各约1米左右。将姜块散堆在窖内,先用湿沙铺底,一层湿沙一层姜,上面再盖一层湿沙覆顶。贮藏初期因姜块呼吸旺盛,窖内温度较高,不要将窖口完全封闭,要保持通风。初期收获的姜脆嫩,易脱皮,要求温度保持在20℃以上,使姜愈伤老化、疤痕长平、不再脱皮。以后温度控制在15%左右。冬季窖口必须盖严,防止窖温过低,贮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以防姜块发生异常变化。
4.姜的浇水贮藏选择有排水设施、略透阳光的室内或临时搭成的萌凉棚下,把姜整齐地排列在带孔的筐内,在垫木上码2~3层高的垛。视气温高低每天用凉水浇姜1~3次,最好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浇水可以保持适当的低温或高湿,使姜块健康地发芽生长,姜块不变质。浇姜期间茎叶可高达0.5 米,秧株保持葱绿色,如叶片黄萎,姜皮发红,表明根茎将要腐烂,应及时处理。入冬时秧子自然枯萎,连筐转入贮藏库,注意防冻,可越冬供应到春节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