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古庙系列

怡保古庙系列 之 壩羅古廟 ----第一楼
怡保古庙系列 之 壩羅水月宮觀音廟----第八楼
怡保古庙系列 之 壩羅城隍廟 ----第八楼

怡保古庙系列 之 壩羅古廟

文:1. 星洲互动
文:2. 去马来游怡保
图:h2o aka 阿水 aka 我素恐龙
整理:h2o aka 阿水 aka 我素恐龙

怡保雖是霹靂州的首府,經歷過百年滄桑,可是除了英殖民地時代遺下的一些英式建築物以外,這個城市並沒有留下很多華人的歷史古蹟。

正因為這些古蹟寥寥可數,隨著社會急速發展,幾乎所有稍具代表性的歷史遺蹟,都只得退居一隅,漸為市民忽略或遺忘。

舊街場是怡保的歷史總匯,一條近打河和橫過河流的休羅街,可謂整個怡保的起點。然而隨著時代輾轉,怡保市的商業中心早已轉移到新街場和吉林當等地,而曾經風華繁茂的舊街場,如今除了白咖啡雋永的香味以外,顯然已沉寂不少。

■壩羅古廟的建材多由中國運來,雖年日久遠,卻更有古樸的味道。

今日的舊街場,一間陳舊古樸的小廟宇靜靜豎立在近打河畔。這間廟宇與霹靂華小比鄰,正對著曾經非常熱鬧的人民公園。與霹靂華小巍峨的校舍對比之下,這間古廟份外不顯眼,除了一些老市民和舊街場的居民以外,大多市民都不知道這廟宇名為“壩羅古廟”,又稱“大伯公廟”,已經有134年歷史。

壩羅古廟這名字,本身就印證了怡保的歷史。“壩羅”是怡保的舊稱,在霹靂州人民的記憶中,這曾經是繁華的代名詞。而壩羅古廟以134歲高齡,見證了怡保的興起和發展,頗有“古月照今人”的意味。

壩羅古廟多年來香火不絕,每逢初一十五以及神誕節慶,都可見善信如雲,香火鼎盛。可是“大伯公”的由來,卻沒有多少人知曉。

據古廟秘書處的記錄,大伯公原為大埔人張理,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與鄉人冒險出洋,船至南洋海面,被颶風沖到海珠嶼(即今之馬來西亞檳島),成為該島上的第一代華人。

張理指導當地土人伐木做屋、開墾土地,為造福當地作出很大的貢獻,然而在一次採藥時不知所蹤。後人為紀念他,尊他為人格神,並在檳島建“大伯公廟”。

據說,怡保百餘年前曾經發生一場瘟疫,當地人聽聞大伯公靈驗,便專程到檳城迎接大伯公到來,在近打河畔坐鎮。

原來的大伯公廟常因河水泛濫而面對水患之苦,後怡保華社聞人梁碧如(又名梁輝)向英殖民政府,申請河邊另一個地段(即現在的地點),遷移大伯公廟。

當時獲准的地段除了現有的廟址以外,面積也包括霹靂華小和前面的停車場,然而該廟一直沒有擴建,加上城市的高度發展,原來被劃為宗教用地的地段,不斷被切割出來,用作教育和其他用途。使得這間古廟被“喧賓奪主”,擠到一個小角落。

■壩羅古廟是否也可以挡的住时光的摧残。

■壩羅古廟的门口。

■挂在庙门口前“神船”,已上百岁了。

讲起坝罗古庙,其实最为人知的应该是庙里超过百年历史的陈设。这些陈设,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到来研究。历史悠久的坝罗古庙位于目前怡保休罗街旧街场附近的河畔。百余年前,华人先贤南渡来到怡保创立基业,为求神明保佑家居平安、生意发达遂设立该庙,供奉福德正神,祈求大伯公庇佑人人安居乐业。

这里当年是一个著名的渡口,早年交通不便,众人只可以靠水路往返各地,途经此地的船客都会在歇一歇,到坝罗古庙祈拜,希望出入平安、一帆风顺。

其实,古庙的建设看来并不豪华耀眼。不过,这里的许多陈设都拥有相当久的历史,非常的珍贵庙前的一对石狮,门匾上的雕刻木板、建筑浮雕、神像、锣鼓和石钟全来自中国,并且超过百年。

■庙前的石狮,据说颇具灵气。

庙前的两座石狮颇具灵气,传说几十年前旧街场尚相当繁华热闹的时候,有人建议将这两座石狮涂上红色,岂知过了几天该处接二连三地发生火灾。后来,才发觉彩红的石狮带来灾害,忙连夜洗掉。

■坝罗古庙又名大伯公庙。

壩羅古廟雖說供奉的是大伯公,可是許多信徒也把釋尊、觀音、太上老君和關公等神像送來;而廟裡也來者不拒、一概收下,使得這間古廟成了眾神的收容所,蔚為奇觀。

除了拜佛求神以外,這間古廟在過去也頗如中國舊社會的“祠堂”或“鄉公所”,常為華人排解各種糾紛。廟裡不但有過許多“斬雞頭”事件,也曾有不少新人在這裡舉行婚禮。

■廟內供奉的大伯公,原來是來自檳城的人格神,但一般善信都不知其出處。

當時,壩羅古廟不僅是一種宗教信仰的存在,也因為南來華僑對故鄉的眷戀,成為當地華人的一種精神寄托。

壩羅古廟的歷史價值還不止如此。除了一個饒富古意的名字以外,古廟的位置也述說著山城的往昔風光。原來,百年前,陸路建設還未成形,水路才是主要的交通方式。

當時近打河的河床很深,自然成為舊山城的交通要道。

壩羅古廟的建材都是由中國大陸運來,抵達巴眼拿督色海後,經近打河運到怡保來。當時古廟位居鬧市,附近還有碼頭,人們和貨物南來北往,可以想像有多熱鬧。

■在庙外面将面临失修的雕刻像。

世戰過後辦義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被日軍佔領了3年8個月的怡保元氣大傷,壩羅古廟毅然辦起義校,在古廟正對面建了一座校舍,義務教導當時家境欠佳的清貧子弟,以及一些有心進修向學的超齡學生。

這所義校的建立迎合了當時華社的需要,一度辦得很有口碑。可是後來教育普及化,一般人民都不愁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這所古廟義校也就漸漸失去作用,成為變相的智障學校或托兒所。六、七年前,學生人數降至區區5人,古廟管理層經過多次開會商討後,決定停辦義校。

古廟義校辦了將近50年,它的建立和關閉,無不與整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壩羅古廟雖曾為手上的辦學准證四處尋覓新主,然而一直找不到適當的接棒人,所以義校停辦兩、三年後,終將准證歸還教育局。

壩羅古廟放下了教育的擔子,雖然曾受到一些華教人士的非議,卻也樂得輕鬆,把角色退到宗教和慈善的崗位上。義校停辦後,理事會隨即把校舍拆除,改建一座華麗的牌樓。

■新牌樓髹了鮮艷的紅漆,雖然非常醒目,可是對比著古老簡樸的古廟,卻又顯得突兀而不搭調。

今天的壩羅古廟,因為人民公園和霹靂華小的人聲喧嘩,份外顯得冷清寂寥。可是每逢初一十五,總有許多善信拿著香火和祭品前來拜神還願。

每年農曆二月十六日,該廟也為了慶祝神誕,在廟前搭建戲台,連續八、九日上演酬神戲。不同的是,酬神戲的節目由過去大鑼大鼓的粵劇,改成“綜合性”的粵劇、流行曲和舞蹈演出,儘管場面依然熱鬧,卻顯示出古廟在現代潮流的衝擊之下,已漸難把持,無法穩守華人的傳統和文化的傳承。

■每年的神诞时,信众都会点的灯塔。

儘管如此,壩羅古廟管理委員會對華教一直非常維護,每年從香油收入中撥出6000元捐助怡保市3間獨中,可謂在華文教育背後默默付出。此外,該廟也經常捐贈市內的老人院,為慈善事業盡一點綿力。

近打河水悠悠,與壩羅古廟朝夕相依,冷眼看著時移勢易。兩者都老了,雖然彼此都沒有顯赫的歷史背景,可是滔滔的水聲與廟裡的一磚一瓦,即隱涵了許多華人祖先南來拓荒的血淚史。

■神壇前陳列的兩排法器,手工精細,也是頗具歷史價值的古物。

下一集--怡保第二古庙---水月宫。

很有文化价值,果然古色古香

N年前的壩羅古廟。

多谢分享。。。
讲真呢,我未曾入过呢间庙。。。。 [s:24]

多谢分享~~~
真的是古色古香。。。要好好保护啊!!

怡保古庙系列 之 壩羅水月宮觀音廟

文:星洲互动
图:h2o aka 阿水 aka 我素恐龙
整理:h2o aka 阿水 aka 我素恐龙

■已经屹立在近打和128年了,见证了怡保的发展。

■水月宮坐落在繁忙的交通要道旁,特別顯得古色古香。

從一個家族私有的“祠堂”,發展成華人社群內的廟宇,壩羅水月宮本身的歷史,即說明了華人社會形態的轉變。128年來,時代改變,華社也不斷在變化中,不變的也許只有華人對宗教文化的“情有獨鍾”。

壩羅水月宮,全名為“壩羅水月宮觀音廟”。就像其他兩家以“壩羅”命名的大伯公廟和城隍廟一樣,水月宮也建在近打河邊,同為近打河畔三大古廟之一。說它古老,一點不為過,因為水月宮已有128年歷史,難得的是長年香火,直今香客仍絡繹不絕。

水月宮供奉的是觀音大士,最初是一家南來華僑家族的“私人廟宇”,類似舊中國的家族祠堂。當時只有此家族的成員才能到廟裡進香祈福,後來傳到子孫手裡,經過家族會議商討後,決定開放門戶。

■這面皮鼓與底下的銅鐘,都是百年古物,除了歷史價值以外,也別有一番宗教意義。

水月宮開放後,香火非常鼎盛,而在超過1個世紀的光陰裡,雖然怡保經歷了巨大的變遷,水月宮卻仍然保持當年古老簡樸的面目。

據水月宮目前的管理人馮女士指出,水月宮在最初時只是一間簡陋的茅寮,但廟內許多神像和用具,都從中國帶來,不但質料好、手工也精細,所以都很耐用。其中一面大鼓已有128年歷史,另一台銅鐘則在1890年出爐,都是年逾百歲的古物。

這兩件古物多年來從未停止使用,管理人每天早午兩次敲鼓打鐘,有虔信添油時也一樣鐘鼓齊鳴,使到兩件古董除了歷史價值以外,也具有一層宗教的意義。

引用第3楼h2o2006-08-24 14:24发表的“”:
今天的壩羅古廟,因為人民公園和霹靂華小的人聲喧嘩,份外顯得冷清寂寥。可是每逢初一十五,總有許多善信拿著香火和祭品前來拜神還願。

每年農曆二月十六日,該廟也為了慶祝神誕,在廟前搭建戲台,連續八、九日上演酬神戲。不同的是,酬神戲的節目由過去大鑼大鼓的粵劇,改成“綜合性”的粵劇、流行曲和舞蹈演出,儘管場面依然熱鬧,卻顯示出古廟在現代潮流的衝擊之下,已漸難把持,無法穩守華人的傳統和文化的傳承。

我每年都回去那里拜拜的哦!!!!

一廟多神反映華人文化

■廟裡主要供奉觀音大士,神壇上擺放了大大小小、造型不同的觀音像。

水月宮在近打河畔屹立了接近一又四分之一個世紀,管理人經過5代傳承,目前依然是由家族看管。這些年來經過多次重建和修葺,以前的小茅寮已經變成磚屋,但建築物的面積不大,整間廟宇仍舊保持古樸的風貌,包括被香火薰黑的木樑、牆壁,年代久遠的神像,以及掛滿在堂上的祈福紅燈籠等等,充滿了宗教和歷史氣氛,不但吸引了虔信和香客,也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在廟內廟外拍照留念。

進入水月宮,總會被頭上的大紅燈籠吸引住目光。這些紅燈籠稱為“光明燈”,每年年頭善信前來添油祈福,買一個光明燈,廟裡就把人名和所祈的物事,以金漆書寫在紅燈籠上,再吊掛在樑下。

廟內廟外總共掛了110 對光明燈,每天從早點燃到夜晚,為虔信們傳達心事。

水月宮雖主要供奉觀音大士,但廟內也供奉了其他神佛,包括財神、關帝、天后、大伯公和包公等等,廟外還設有河神、榕樹大仙及拿督公神龕。

這種“一廟多神”的廟宇,反映了強烈的本地華人文化和宗教色彩,也因為如此,有好些外國雜誌都跑到廟裡來採訪,以追溯本地華僑的生活形態和發展歷程。

■供奉在庙内的财神。这幅画相信已经已有百年历史了。

■水月宮內外掛了110對祈福光明燈,把虔信的意願傳達給神明。

三大古廟常逢水災

■水月宮经过多次的维修,才能保存至今。

過去,近打河畔是怡保有名的水患區,逢雨成災,在河邊的三間華人廟宇都飽受水災之苦。後來政府動工挖深河床,才緩合了水災的情況。

儘管如此,三大古廟中,要數水月宮最靠近近打河,所以不時仍會發生輕微水災。馮女士記憶中“災情”最嚴重的一次,河水淹入廟內,幾乎便要水上神壇。

要維持一間百年古廟,必須先把維修工作做好。水月宮因為年代久遠,需要經常維修翻新,該廟10年前才大事裝修過一次,7年前也把廟內的電線全部換新。

由於香火旺盛,尤其在觀音誕、年頭祈福、年尾還願的節日裡,前來上香的虔信們更把小小的觀音廟擠得水泄不通,為了方便這些信徒,馮氏決定在近期內擴建,以容納更多香客。

水月宮坐落之地,不但與滔滔近打河相依相偎,也與怡保市其中一條繁忙的交通要道波士打路大橋為鄰。如今波士打路兩旁建起一棟又一棟的現代化建築物,倒是把小小一間水月宮襯托得更古色古香。

可惜的是這間廟宇佔地太少,神誕時香火雖旺,卻連擺一台酬神戲的地方都沒有,所以未來的“發展”十分有限。不過,在急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中,水月宮猶能在發展洪流中屹立不倒、保住這一席之地,已經很不容易。


在庙门外的一对对联快要迈入七个十年了。

■信众也庙外点了很多平安灯。

■彩幡观音菩萨前。

■庙内很多东西如神像,香炉等都是来自中国的,也有一段历史。

下一集--怡保第三古庙---城隍廟。

怡保古庙系列 之 壩羅城隍廟

文:星洲互动
图:h2o aka 阿水 aka 我素恐龙
整理:h2o aka 阿水 aka 我素恐龙

■挂在门前的庙牌,一点也不给人感觉到它是间老庙。

河流兩岸,總是人類和民族歷史發芽與生長的地方。像近打河畔,三大古廟屹立不倒,以百歲之齡記載南來華僑奮鬥的故事,以及怡保的興衰和發展。

近打河畔三大古廟,即壩羅古廟、城隍廟、水月宮,各有百歲高齡。其中城隍廟因地處偏僻,向來為人忽略。

這間古廟將在今年農曆七月舉行121週年慶典,論歲數,可一點不比其他兩間古廟遜色,可是許多怡保市民卻對這間廟宇缺乏印象,原來城隍廟坐落在人煙稀少的甘榜壩羅內,沒到過甘榜壩羅的人,自然與它緣慳一面。

■60年代的城隍廟,神壇上的擺設和今日大不相同。(图:星洲互动)

甘榜壩羅城隍廟,是怡保唯一的一所城隍廟。說起城隍,廣東人大概都聽過這一句“靠近城隍廟,怎麼不求一支好韱?”,說明城隍廟是求神問卜的好地方。

關於城隍的傳說有很多,其中最廣為流傳的版本,是城隍爺生前因奮不顧身跳水救人,反而溺斃。死後原有3次機會找替身投胎轉世,卻因為他不忍加害他人,自願放棄轉世的機會。玉帝感他宅心仁厚,升他為城隍,專事管轄陰府治安。

關於城隍的傳說有很多,其中最廣為流傳的版本,是城隍爺生前因奮不顧身跳水救人,反而溺斃。死後原有3次機會找替身投胎轉世,卻因為他不忍加害他人,自願放棄轉世的機會。玉帝感他宅心仁厚,升他為城隍,專事管轄陰府治安。

怡保的城隍廟,是由江西人趙德懋在1885年從江西南來僑居後所開設。當時他是在萬里望火車柵一帶建了一所簡陋的小屋充作廟宇,後因不敷應用而遷到近打河畔,即現在的中山小學附近。

惟那裡常因河水泛濫而屢遭水患,當時的負責人向英殖民政府申請搬遷,才於1928年遷到近打河的另一端,即甘榜壩羅現址。

當年的甘榜壩羅尚未開發,是一處偏僻無人的叢林地帶。負責人趙廣生領了“城隍”的意旨,幾經辛苦才在那裡落地生根,把廟宇建立起來,雖然只有板牆和小瓦片,卻也香火鼎盛。

直至60年代,現任負責人趙壽芳從伯父趙廣生手上接過廟務,發現舊廟因年久失修,已經破敗,便召集香客和虔信們發動籌款,籌得大約3萬元,便動工重建,奠定了今日城隍廟的面貌。

■城隍廟在1965年重建,開光當日香客不絕,場面非常熱鬧。(图:星洲互动)

1965年10月,“新”城隍廟落成開光,香客不絕,場面非常熱鬧。

之後城隍廟不斷裝修和修葺,雖稱不上富麗堂皇,但勝在環境清幽,負責人又盡心管理,把廟裡打掃得很乾淨。

以前的城隍廟,在華人社區中宛然另一所“法庭”。趙壽芳回憶當年,許多法庭內解決不了的糾紛,當事人都會領著法官和法庭的通譯員,來到廟裡斬雞頭,此舉在今日看來雖然荒謬可笑,在當時卻是嚴肅莊重的大事。

隨著時代進步,社會越來越“文明”,這種斬雞頭發誓的事件自然漸漸不再,可是緊接而來的是一個私會黨猖獗的時代。

■由于在60年代重建了,所以一点也看不出是百年古庙。

城隍廟所坐落的甘榜壩羅,在五、六十年代時,是私會黨的“地頭”。那裡曾經有許多大型的工廠,如鞋廠、石廠和家俱廠等等,每天有許多人出入,也引來了不少私會黨徒,造成甘榜壩羅一度成為私會黨的溫床,經常傳來“開片”的消息,名聲不太好。

雖然如此,城隍廟因為距離甘榜壩羅入口處不遠,而負責人也一直保持低調,所以得保平安,也沒有影響香客的到來。

80年代,政府嚴拿私會黨,使到甘榜壩羅的私會黨徒漸漸絕跡,當地又回復寧靜。可惜的是村內的工廠持有的是臨時地契,後來都一一搬走,據說有半數左右的居民兼廠工相繼離開,使得村內一片冷清。

這麼多年來,城隍廟的名氣雖比不上壩羅古廟,可是香火不絕。

■今日的城隍廟,由於重建後經常修葺,外觀仍然很“新”,看不出它背後的百年歷史。

除了城隍以外,廟裡也供奉觀音、關帝、太上老君、太歲、趙元帥、濟公和白虎爺等神佛,每逢農曆新年期間,這裡人潮湧湧,總有許多人為了祈福轉運而來。

年尾11月也是廟內的“旺月”,城隍廟內青煙薰人,場面壯觀。

城隍廟每隔5年慶祝一次週年紀念和城隍寶誕,同時舉辦祈福消災水陸超幽拔度法會,以及佈施大會,是怡保市內少見的大型宗教慶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未嘗不是一場華人的文化盛會。

曾丟棄價值古物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城隍廟兩度搬遷、三度修葺,期間丟棄了不少富有價值的古物。如今存放在廟內的,多屬60年代重建以後的物件。

■這台121 歲的古鐘雖然已經廢置了40餘年,但趙壽芳仍然把它保存下來。(图:星洲互动)

其中有一台與城隍廟同歲的古鐘,則因為在60年代時,舊街場發生一場大火災,當地居民求神後,認為是這台古鐘惹禍,而趙壽芳也應居民的要求,撤換這台古鐘。如今這古鐘就廢置在廟內,眨眼間已經沉默了三十餘年。

城隍廟好不容易渡過了寶貴的121年,今日卻因負責人年事已高,面對著三代家業無人接棒的問題。

而近打河畔的歷史,在幾度起承轉合之後,如今面對著社會的急速發展,顯然也有被人民忽略和遺忘的隱憂。

■供奉在庙外的“社??之神”也一百年纪了。

■在庙顶的飞龙在天,是60年代之今。

谢。 这是我的第一页 (昨晚干的):
http://www.mir.com.my/rb/photography/leofoo/Thai-amulets/Ipoh/index.htm
如果想或能, 你们也可以参与(可是没钱的, 一个字, 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