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禮運大同篇》的啟示

評論:《禮運大同篇》的啟示
全國大選 評論 2008-02-26 18:41
全國大選的戰鼓已經擂起,各個政黨都派出各自的精英競逐中原,這些受委出戰的候選人中有者親民和諧,有者平時一味強調族群權益的極端偏激,有者是非纏身,但無論如何在此時此刻,所有的候選人都突然中庸親和了起來,而這突然“變臉”的一群,是否全都是選民心中的賢能之士?

做為選民,我們要的是怎樣的人民代議士?前台北市長黃大洲在2003年發表的一篇文章:《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從禮運大同篇說起》,雖然它是針對台灣的政局亂象有感而發,但內容和所述說的確是可以讓選民和從政者作為參考。

《禮運大同篇》對許多受華文教育的華裔候選人來說應該不陌生,它只有短短的116個字,但它把民主的真義以及施政內容言簡意賅地完整涵蓋,而其第一段:“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許多從政者都將之列為座右銘,從孫中山到台灣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都將之列為治國的最高理念和境界。

所謂:“大道”就是指人類社會所追求的生活願景:“天下為公”就是要以蒼生萬民為念,不得有私心和偏心,“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就是指從政者除了無私之外,也必須要具備“賢”與“能”的品德,與此同時,選民也要有選才的判斷能力,才能成就禮運大同篇所揭櫫的理想目標。

黃大洲在文中認為,所謂“賢”就是要有智慧、宏觀、願景和前瞻性;所謂“能”,就是能力、經驗,能把願景轉換為政策,並加以完整規劃、細膩設計和有效的執行,以達到落實提升民眾生活福祉,讓民眾具體受惠的效果,因此選賢與能既符合禮運篇的程序要件,也符合挑選賢能無私的政治人物的實質要求。

其實從政者是必須具備“講信”和“修睦”的人格特質。信者,人言為信,特別是從政者為然,因為有了“信”,政策的一貫性才能維持;而“修睦”對一個多元種族社會中尤其重要,政治人物必須要先帶動社會和諧與團結,這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讓百姓過著安居樂業的和諧生活。

回頭看我國的從政者和目前出來競逐的候選人,他們是否都有“賢與能,講信修睦”的人格品行?也許在競選期間,候選人都期望凸出自己是賢能之士,然而對很多人而言,我國的政治文化仍是政術多於政格、作秀多於做事,“賢與能,講信修睦”?許多從政者還須多多努力!

星洲日報/有話直說‧作者:王其華‧2008.02.26